點擊搜尋欄位,即可搜尋這間設計館的商品!
隨著時代的演進,中式喜餅漸漸消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,尤其是住在北部的人,接觸到中式喜餅的機會更是少,或許對年輕一輩的人們而言,喜餅就是分享結婚喜悅的方式,但是對於老一輩的人卻不是,因為喜餅象徵著傳統的味道與記憶,也許黃金歲月已不復再,卻是代表家庭的延續。
師傅施桑出身雲林北港喜餅老店 -- 長益食品行,身為餅店長子的他負責製作袋仔餅、豆沙餅等傳統糕餅的製作。施師傅在一九八零年推出甜中帶鹹的狀元餅,推出後一砲而紅,成為各地香客前來指定購買商品。狀元餅成了當時老餅店的招牌,也掀起鎮上各家競相模仿的風潮。北上另起爐灶,於一九九二年成立「開喜食品行」。
施師傅對北港有著深厚的情感,為了將百年餅店的精神完整移植到板橋,讓傳統糕餅的美味繼續飄香,許多食材仍堅持從北港訂購,雖然在費用上會增加,卻能夠維持最真誠的味道,家鄉味。他對於製作有獨特的信仰,辛苦卻從不覺得疲憊;手工不同於機器,每一塊親手用木雕模具打造的餅,質感跟心意才能兼具,那溫度是機器沒有辦法比擬。他也不添加防腐劑,堅持讓顧客沒有負擔、吃到最新鮮的餅。
多數人對於中式喜餅的印象,是油膩、甜膩。為了迎合北部市場,施師傅在配方上做了很多調整,讓整個口感圓潤而不膩。現在的人注重飲食健康,開喜食品行除保留五六零年代的肥肉口味外,現在還推出瘦肉、蒟蒻等,讓顧客吃起來更健康更放心,美味也沒有打折扣。
對於長輩而言,熟悉的是中式喜餅的鹹中帶甜的味道,小時候親親朋好友結婚時一定有餅吃,最重要的那份餅就是自己結婚時的那一份,這些餅是故事是回憶更是感動。隨著世代的變遷,讓我們逐漸遺忘中式喜餅的初衷,但「招牌狀元餅」讓新人們了解傳統中式喜餅背後的精神,進而延伸到對家庭的責任與付出、幸福的交棒,這就是屬於開璽的故事。